第二届“清风妙笔书廉心”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优秀作品选登——文学创作类三等奖

作者:夏东伟(2017-06-23)

【三等奖获奖作品】

只见“廉政”不见“贪”

——文澜学院经管1501班 张斯毓

曾几何时,“清廉”已成为一种稀缺美德,在国民经济越发富强的今天,两袖清风的官员却越来越少,丝毫不见最初建国时无愧于人民的“公仆”精神,这让人不禁深思:当代的政府官员到底都怎么了?

古有清廉尚书张津云:“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,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”,言简意赅得阐述了自己的为官之道:对待人民要宽容,对待自身则要严谨,不贪哪怕一文钱。人民对官员的尊重和信任来源于官员对自身的自律,作为人民的公仆更是应该视金钱为粪土,视清廉为标榜,正所谓“为政不在多言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”。为官者,应时时在心中放置一杆标秤,再三剖析度量自身行为是否公正无私,无愧于党和人民,此谓“官品”。

    官场如一缸浊水,鱼龙混杂,容易迷失方向和本我。许多的大贪官在刚入官场时也是一热血赤子,可经过一次次的名利诱惑后,他们渐渐被环境所同化,失去了最初的本心和抱负,最终成为了一只腐蚀社会的蛀虫;只有一小部分人,他们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自己早已决定的道路上,以完善自我、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,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。如此同命而不同路,同运而不同心,令人深思:为何有的人“近墨者黑”,而有的人则能做到“人在花丛过,片叶不沾身”呢?

    坚定而清晰的人生目标是关键。有些人本意并非为官,报效祖国,而是跟随着潮流误打误撞得了个小官;这样的人或是因为家庭的建议,或是由于现实的逼迫,总归没有明确的目标,更多的是得过且过,走一步算一步,也正因如此他们容易被仕途上的名利诱惑,也容易受人唆使,在闲言碎语中迷失方向。再看看那些为国分忧、为民公仆的官员,哪个不是青年有志,早有抱负?正因总是直视着前方的目标,才能在迷雾中也能笔直前行,心中的秤有多平,步伐就有多稳。

    为政戒贪,贪利贪,贪名亦贪,勿骛声华忘政事。初心不变,本真不改,切勿因贪图名利而断送自己,最终落下个妻离子散的结局。最近热播的反腐大剧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贪官们总是在未落网前百般做戏狡辩,甚至不惜害人性命、污蔑他人,却在落网后涕泗横流,悔不当初,让人唏嘘不已。总是说“戏剧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”,从这部剧中我也是受益良多,说到底,很多时候无非是一步错、步步错,为圆一谎、而编百谎,在不知不觉之间,已把自己的退路都给封掉了。人总是羞于承认自己的错误,并害怕为人所知,一天天在惴惴不安的状况下度过;且人又总是有一种聚众心理,总是认为与人联盟可以掩护自己、保护自己,于是便开始拉帮结派、虎狼为伍,同时劝诱他人,拉其下水,最后越贪越大,再也收不住手。其实人生在世,无非不过一床、一桌、一草堂即可,死后,无非一匣、一方寸地而已;再多的钱,又有什么用呢?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男主角搜查贪官居所,查货赃款竟铺满一墙,问其原因,对方竟回:“只是喜欢闻钱的味道”,事后等待警车,泣不成声道:“你说,我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?”有什么用呢?在贪官手中无非是花天酒地、纸醉金迷,自然是无用的;但在需要它的国家和人民手中,它则是富国强民的资本和基础。

    养廉惟俭,俭己俭,俭人非俭,还从宽大保廉隅。可能直到罪行暴露之时,贪官们才能悔悟,明白清廉为官的道理。原本为官之人就并非享乐之人,需时时务持大体,“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”,可谓是殚精竭虑、忧国忧民。也只有这些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官员,人民才会打心底尊重其职务,认可其工作,服从其指示。越发富强的经济基础不应该是官员贪污的苗床和本金,丰富的物质来源也不应该是官员贪污的动机,监管部门的疏漏和可观的利益诱惑更不应该是官员贪污的缘由。节俭,永远是政府官员的常驻美德,不应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而消逝,更不能因为自身的一己私欲而背离这一点。

    仕途之中,违背信条,欠下仁义,乃为大忌。陷私欲,重贪污,轻信义,失廉洁,此为不忠于国民,不可取也;思想堕,威信失,家财散,妻女别,此为贪官之末路,亦不可取也。守本心,重抱负,轻名利,反腐败,此为尽忠于国民,善莫大焉;廉政树,自省勤,人心聚,家国圆,此为清官之腾达,益莫大焉。